樂高60052
「你長大了‧媽媽唯一能做的 就是鼓勵和支持你」
蛋哥的生日「大」禮物(絕對不是小氣媽媽送的),是孩子花三天三夜+掛黑輪完成的。
自行翻閱書明書,一塊一塊的組合+堆砌(樂高精神),只有「卡住」的時候才會來找媽媽。
完成後,媽媽深感佩服—小男孩的執行力與專注力。
如同一位資深媽媽和我分享過,其實做父母的只要給予足夠的養分,其餘的只要支持就夠了。
如同現在,孩子邁入人生另一階段,不再是有媽媽在一旁的共學。而是在學校跟著老師和同學一起學習的幼兒園生活。
雖然你有萬般無奈,回家會討抱抱,會跟我說你想我,
我知道,媽媽都知道。可是,「勇氣」是你必須學習的,你就是媽媽的卡爾—勇敢的小火車。
想媽媽時只要拿出爸爸和媽媽幫你做的火車勇氣卡(超好用),你就會像是加滿油的小火車,可以繼續往前跑。
孩子加油,媽媽和你一起努力。
迅速適應校園生活有三寶
一寶:行前準備好
二寶:和校方搭配好
三寶:事後鼓勵嘟嘟好
行前準備包
1.利用相關繪本讓孩子知道上學是有趣的、讓其知道學校生活的流程。繪本推薦:小阿力的大學校、小雞上學等。
2.和孩子討論上學可能發生的事情,要上廁所怎麼辦、不舒服了要怎麼表達等。
3.和孩子模擬上學的情形,如上學前幾周便開始「照表操課」,早起、自己穿衣服、用早餐、和學校同一時間午休等。
和校方搭配好
1.家長聯絡簿:這很重要,這是親師溝通的橋梁。
2.可以先行和老師談話,讓老師可以很快地了解你的孩子。
3.適時的放手:別在校園內待太久,第一天我只待了10分鐘,就跟孩子親親道別了。
4.務必準時接孩子放學:剛開始上學時孩子可能較不適應學校生活,所以和孩子約定的時間儘量準時到校。記得有回我比較晚到,老師告訴我,我們家蛋哥一直看時鐘,口中還碎碎念:媽媽怎麼還沒來(對不起啦…就你家妹妹在恩恩)。
事後鼓勵嘟嘟好
1.笑容可掬的迎接孩子放學
2.放學後,千萬不要大哉問,問孩子今天在學校學到什麼?建議從他最喜歡的主題切入。例如:我家孩子喜歡聽故事/閱讀,我便問他:老師今天講了什麼故事?可以講給媽媽聽嗎?之後蛋哥便興高采烈的講了一大篇故事。
3.只要是上學日,每天早上都會跟他說:你好棒,吃完早餐要去上學嚕~今天回家的時候,請你把學校發生的事情跟媽媽分享喔~媽媽好喜歡聽你講故事,知道你在學校種了什麼植物?孩子們總是喜歡被鼓勵,同時也讓他有個使命感。
因為這樣,我們家慢熟哥,從故事角、發展到積木角、畫畫角等,也會說出班上好幾位同學的名字,甚至還交代媽媽不要太早去接他。
看來,這樣做下去就對了。
父母親做中學,邊做邊調整,當然也須適時的補充育兒新知,給自己養分,才能與孩子一起成長,我這樣告訴我自己。
有回抱起兩個孩子,哥哥直嚷嚷,媽媽我太重了,你抱得動嗎?孩子,其實媽媽還蠻喜歡這種感覺的,我可以抱你直到抱不動為止嗎?
一直覺得父母親和孩子是一種很特別的緣分,精子和卵子的結合,便孕育出一個小生命。
當這個小生命日漸長大,便會看見家裡有個小小的你在東奔西跑/大吼大叫,甚至時常與你意見相左,可是你卻極度愛他,只因為他的一個笑容;他的一句話;他的一個擁抱,我們便知足了。
上學一個多月了,直到現在你還是說你愛著我,想和我在家一起生活,不想上課,和你商討後,你告訴我,你必須到學校去學習,學習如何和同儕相處,你知道嗎?媽媽也下了很大的決心阿!!
每回接你下課,你總是興沖沖以百米的速度跑來抱我說愛我,再回教室,以最快的速度收拾好玩具,看你神采飛揚的樣子,老師和同學都知道你的迫不及待,媽媽也真的好喜歡這種被依賴的感覺。
很多資深媽媽分享其育兒經驗,都說孩子長大就不和他們出門了,因為有其同儕了,媽媽也深怕你不親不抱我了,那媽媽可是會惆悵的。
所以,現在,我要努力親親抱抱你,送你到校親親說88,接你放學也親親說我愛你,你玩得開心的時候也會抱住你,晚上睡覺側在媽媽一旁睡覺的你好可愛好可愛,你親親我;我也親親你,很喜歡,真的很喜歡這樣的「親蜜」時光,感謝老天爺讓我擁有你。
這絕對是一份愛的手作餅乾
「孩子,請謝謝你妹妹‧因為她真的很愛你」!!
你上學後,最不適應的是妹妹,這是媽媽完全沒預料到的。
上學前,媽媽以繪本和你討論著在學校會發生的種種,當時妹妹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,一直對你說:哥哥長大了,要上學嚕~
現在回想起來,才知道,她是「故作鎮定」地在鼓勵你啊!
早上,和你一起早起;早餐,和你一起上餐桌吃;嚷著要帶她一起出門。
看著哥哥走進教室,妹妹落寞的眼神令人不捨。
一上車便大哭,回到家,每10分鐘就問一次哥哥什麼時候會回來?
為了能夠早起接你,她便早早午睡,接你前還特地烤了自己做的企鵝餅乾要跟你分享。
接著你後,欣喜若狂。離開學校前還不忘記叮嚀你洗手,因為上車就可以和你大快朵頤餅乾。
一路上有說有笑的,一整晚玩的好瘋狂。
你啊,真該謝謝你那可愛又貼心的妹妹。
這裡有餅乾食譜(我們都和媽媽一起做餅乾喔)
「何時讓寶貝上幼兒園?」
相信是家中有學齡前孩子家長們的共同問題!蛋哥上幼兒園前Vicky也思索了好久,期間閱讀過不少相關文章,以下這篇文章內容很詳盡,在此將這篇文和大家分享。
本文論及「如何判斷孩子是否做好入學準備」、「送孩子上學的理想時機」等議題,希望大家能從中獲得解答。
除了「何時讓寶貝上幼兒園?」這個問題,相信該「如何選擇適當的幼兒園」是另一個令家長頭大的問題(改天來分享)。
就現行法規來說,幼兒園收托照顧的兒童以2~6歲為對象。家長選擇何時將孩子送到幼兒園,輔仁大學附設新北市私立幼兒園園長林采歆分析:「多數比例是以為雙薪家庭與否,以及家中有沒有其它協助照顧資源等考量,據此決定孩子上學的時機。」
如何判斷孩子是否做好入學準備
但是,孩子入學早或晚之評估,主要仍須視家庭狀況與孩子的需求而定,林采歆園長表示,包括孩子的發展準備度、抵抗力、家庭背景,以及照顧者的配合度等都應該是考量因素。
如果大人或孩子的身心狀況還未準備就緒,或者親子間穩定的依附關係尚未建立,此時貿然讓孩子進入幼兒園就讀相對也會遇到挑戰,像是孩子對陌生人或新環境接受度低、孩子出現分離焦慮、無法適應學校生活等。
林園長也發現,部分孩子剛入學時,家庭本身還未調整好作息及心情,當孩子無法習慣學校生活,媽媽也感到焦慮而不敢放手,經常幫孩子請假在家、事事代勞,或者無法與老師合作慢慢與孩子練習分離,將使孩子更無法融入學校生活。所以無論早或晚讀幼兒園,還是必須依孩子發展的成熟度與家庭準備度來判斷。
基本上,如果覺得孩子的身心已經準備好,且具有基礎表達的能力,像是「我要尿尿」等,而在經過老師引導,孩子願意依附老師、接受學校生活,並具備學習動力、想要探索學校的事物,即使才2歲多,相信孩子也能夠適應學校生活。
不過,若孩子到了大班的年紀才來上學,同儕關係的建立便需要較長的時間,甚至也可能不懂得如何與人互動。
林采歆園長說明:「4~5歲是社會人際發展關鍵期,倘若孩子平常生活在單純的環境,家中只有一個小孩,沒有太多機會與同儕互動、交流,進了幼兒園中、大班,他可能不知如何展開社會性互動、開啟友誼關係。」
雖然幼兒園老師會請其他同學帶領新同學進入團體,但孩子對於團體的接納度與信任感仍須花較長時間引導跟建立。
然而,如果孩子入學前經常與人互動、應對,能接收、理解別人的訊息,願意與同儕有所交流互動,且生活自理能夠掌握得宜,即使中、大班才入幼兒園就讀也不會太晚。因此,年齡並非完全是入學的分界點,家長可以從孩子的發展狀況與生活環境進行綜合評估。
學前教育3大關鍵
提到學前教育的重點,林采歆園長認為:「重點在於開啟孩子對學習的熱忱跟興趣,同時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、學習人際互動,這些都是最重要的部分。」
1 開啟學習興趣
林采歆園長就皮亞傑理論來說明,學齡前幼兒的認知發展屬於前運思期,小學以後進入具體運思期。
因此,學齡前學習主要在於模仿、圖像學習,或者手腳並用,藉由探索來學習、感知;到了小學,藉由符號學習的能力較為提升。因此,孩子在學前教育階段充分探索,找到興趣、擅長並發揮天賦,才是最重要的學習。
2 學習人際互動
學習人際互動亦為學前教育的重點之一。林采歆園長指出:「學齡前最重要的,還有願意主動與人溝通、展開友誼,並透過同儕互動的過程學習解決問題,從中同理他人、也了解自己。」
現在的孩子因居住環境的關係,若能在學前多接觸友伴並培養幼兒社會互動技巧,將有助於未來團體生活的適應能力。
3 培養解決問題能力
在這個階段,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很重要,而孩子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也會增進挫折容忍度,林園長指出:「這才真正令孩子受用。」
舉例來說,請孩子用積木拼成一個停車場,幼兒園老師也許會適時提出問題:「這樣路太小了,車子開不進去,怎麼辦?」引導孩子思考、面對問題,讓他自己想辦法甚至願意挑戰自己,如此一來孩子的認知層次也隨之提升。
至於有些家長擔心孩子輸在起跑點,要求讀幼兒園的孩子背英文字母、注音符號、認數字等,卻未曾思考孩子是否真的能贏在終點?林園長點出,人生真正的輸贏,其實在於能否戰勝自己。
上學前,具備4能力
孩子進入幼兒園前,最好事先具備哪些能力,能夠幫助他更快適應學校生活呢?
1 與人溝通、表達需求的能力
由於幼兒園是團體生活,孩子具備主動溝通、表達需求的能力很重要,當老師與孩子的溝通互動有良好連結,同儕間的溝通互動也會較為順利。例如2、3歲的孩子能夠表達他正在做的事、會說自己或朋友的名字,也可以告訴老師「我要尿尿」、「我要媽媽」等。
林采歆園長指出,2、3歲孩子的語言掌握度還不成熟,但若能用簡單的詞彙表達需求使老師了解,並協助孩子解決問題,可以讓他更快適應學校生活。
至於準備進入小班的3、4歲孩子,則必須能夠回答更深入的問題,例如你剛剛在做什麼?誰送你來學校?孩子的咬字除了清楚,還要能用3~4個詞彙組成一個完整的句子。
而4、5歲的孩子會用形容詞形容事物,像是「我昨天去公園玩很開心」,或能夠介紹自己的作品等,有助於老師適時拋出問題刺激孩子的思考運作、提升認知能力。
2 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
包括吃飯、喝水、穿鞋子、穿襪子等基礎生活能夠自理。林園長以2、3歲孩子為例,入學前最好具有表達上廁所的能力,也能夠自己拉上或脫下褲子、會使用湯匙吃飯。她發現很多這個階段的孩子,還不太會使用湯匙舀起食物,可能是在家裡多半由大人直接餵食,所以較少有機會練習自行使用餐具,也因此她建議在1歲後,盡量讓孩子練習自己吃飯,也許會吃得到處都是,但還是必須讓孩子試著探索,畢竟進入團體生活無法像在家一樣能夠一對一餵食,再者,這時期的孩子會自己吃飯,也會讓他產生很大的成就感。
而3、4歲準備進入小班的孩子,應具備更多的生活自理能力,例如會穿脫寬鬆衣服、會將使用過的物品收拾好、會靠椅子,也能自己完成刷牙、擰毛巾擦臉、拿衛生紙擦鼻涕等動作。
3 正常的作息和足夠的體力
現在雙薪模式的家庭不少,有些爸媽甚至需要加班到晚上9、10點,孩子為了跟爸媽說說話而刻意等他們下班,也因此拖延就寢時間,可是隔天一早9點前得上學,長期下來不只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,在學校的精神狀況也不佳。
所以林采歆園長鼓勵爸媽,如果工作忙碌需要經常加班,不妨試試將親子時間挪到早上,全家早起一同享用早餐,養成孩子作息正常、早睡早起的習慣,不只利於孩子的身體健康,再者,孩子準時上學才能夠跟上學校的作息進度。
倘若孩子上學遲到,到了學校還得匆匆忙忙吃早餐,延後進入課堂的時間,當他真正進入團體後,大家可能已完成部分進度,此時恐會增加孩子融入團體的困難度。
林園長曾遇過一個剛入園的新生,家長為了照顧才出生的小妹妹,因而嚴重影響孩子的生活作息,造成他天天上學遲到。當
孩子進入課程時,由於老師已講解好規則或全班已開始討論接下來的執行方式,導致這位新生的參與程度少,所以當他進入團體時,由於不知道怎麼進行和表達需求,也影響他與同儕的互動,使得孩子難以融入團體生活,最後常常一個人玩。後來,林園長努力與家長溝通,甚至請媽媽早點送孩子上學,將熟睡中的小妹妹帶來學校由林園長暫時看顧幾分鐘,才總算鼓勵家長準時出門,幫孩子克服遲到的問題。
4 具備基本的認知能力
準備進入幼幼班之前,可以讓孩子學習認識基礎的形狀與顏色。林采歆園長表示:「以我們的幼兒園為例,早點、午餐、午點會使用3個不同顏色的碗。」早上點心使用綠色的碗;午餐使用紅色的,下午點心使用黃色的,如果孩子在上學之前有顏色的概念,來上學後會感到特別親切。
至於3、4歲準備進入小班的孩子,應能分辨男女、輕重、長短等,且懂得分類。除此,可以找到一雙、一對的物品,例如一雙襪子、一雙筷子;也會數數,像是5塊拼圖或3顆番茄。若孩子對於數跟量能夠對照,加減運算也會具備初步概念,林園長特別強調:「學齡前是前運思期,必須靠實際物品來養成概念,到了國小則是透過符號學習,因此,當孩子有量的概念時,未來對於符號也較能產生連結。」
送孩子上學的理想時機
出現哪些情況代表是送孩子讀幼兒園的理想時機?父母應如何判斷?
● 孩子主動表達想上學
當孩子主動表達想上學的念頭,可視為指標之一。林采歆園長指出:「通常可能發生在弟弟、妹妹身上,因為他覺得在家好無聊,哥哥姊姊去上學讓他好羨慕。」另外,也可能是獨生子女想要同伴因而想上學。
原則上,家長仍要檢視孩子的動機,也許弟弟、妹妹早上陪哥哥、姊姊去學校時,因為喜歡玩幼兒園的溜滑梯而想上學,但實際上在幼兒園的生活並非總是在溜滑梯,還必須乖乖坐著上課、自己吃飯、自己上廁所等。
因此,家長除了引導孩子了解學校生活,同時也要觀察孩子的發展是否穩定,例如3、4歲的孩子能否安靜10~15分鐘聽完一個故事,若可以,代表他的專注力跟同儕一致,如此即可積極帶他認識新學校。
● 不知如何教育孩子
許多人都是第一次當爸爸、媽媽,在教養上難免會面臨困境,林采歆園長指出:「有時要回歸到孩子的氣質。」
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不同,有些孩子的堅持度高,如果父母個性急,也許會不懂得如何引導、教養他,因此,當父母本身的認知及生活背景,與孩子的行為出現衝突而缺乏教養技巧,或是家庭環境單純擔心孩子缺乏人際互動,此時可以尋找適合的幼兒園,豐富孩子的生活。
要上學囉!預先做好4準備
孩子即將進入幼兒園前,爸媽應如何引導孩子、讓他的心理有所準備,有助於融入學校生活?
1 引導孩子了解學校生活
父母可以事先讓孩子了解學校生活,例如告訴孩子,在學校時同學們會一起坐好上課,大家會一起吃點心、吃飯、不能挑食,還要學著自己上廁所等。除了口頭上的敘述,也可和孩子玩角色扮演的遊戲,比方說媽媽扮演老師、孩子扮演新同學,媽媽扮演時說:「小朋友準備上課了,我來講故事給你聽」、「如果小朋友想上廁所,要跟老師說什麼?」讓孩子練習回答:「老師,我想尿尿」等,藉此讓孩子更易融入學校生活情境。
2 陪孩子參觀學校
陪孩子實際參訪他未來的學校,讓他認識將來上學的環境。如果學校不方便入內參觀,可以帶他看看學校的外圍,例如校內廣場有一座溜滑梯,告訴孩子:「那是溜滑梯,老師會陪你們玩,如果有其他同學要玩,就要互相輪流。」
3 帶孩子認識老師
如果已確定學校與班級,除了帶孩子參訪學校,林采歆園長表示,也可引導孩子認識將來的老師,幫孩子對老師建立信心。舉例來說,家長可以告訴孩子:「這是陳老師,陳老師是媽媽的好朋友,她會陪你在學校玩。」當家長放心的把孩子教給老師,孩子也能感受父母對老師的信心與肯定。
另外,也要避免如此形容老師:「如果你以後在學校不乖,老師會打你喔。」這樣會間接阻礙孩子與老師、同儕建立良好關係。林園長提醒,也許父母希望孩子能夠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,但不妨試想,當自己換了新工作、搬了新家,同樣也需要一些時間適應,因此,給孩子多一點時間調適、緩衝,調整自己的腳步以配合校方的安排和老師的引導,避免操之過急,才是長久之計。
4 製造孩子的期待
當然,我們也可以製造孩子對上學的期待,告訴孩子上學可以跟同學玩遊戲,還可以聽老師講好聽的故事、吃點心、用剪刀剪漂亮的蝴蝶、自己做勞作等,讓孩子產生期待,同時也提醒孩子:「老師講話時要注意聽,老師會告訴你怎麼把蝴蝶剪得很漂亮喔。」
Get Ready,迎接精彩幼兒園生活
無論何時讓孩子上幼兒園,都應先考量孩子的身心發展以及家庭的準備度。
另外,如果孩子的體質較容易生病,林采歆園長提醒:「當孩子真的身體不適,園所希望孩子在家好好休息,不只是避免交互傳染,身體也較快能康復,因此,家庭支持系統很重要。」倘若是雙薪家庭且沒有長輩協助,除了夫妻互相協調請假照護孩子,也可與孩子之前的保母維持良好關係,當有需要時便可以請保母協助。
當全家已經準備好讓孩子上幼兒園,可以帶著孩子去買牙刷、漱口杯、毛巾、棉被等用品,一起貼上名字貼紙、熟悉認識自己的物品,陪著孩子一起準備、增加對上學的期待,當一切就緒,接下來就是陪孩子共同迎接豐富精彩的幼兒園生活。
擷取自【媽咪寶貝】2015年5月號
自身經驗分享
蛋哥在上幼兒園前曾參加過共學團,因為有同儕團體的生活,因此大班時才進入幼兒園就讀(四足歲時我問過他,他說他還沒準備好,到五歲就說他已經準備好了)。適應上大致都沒有什麼問題,除了媽媽不在身邊可能比較沒有安全感外,和老師和同學都相處的很不錯,第一天就按照學校作息到我接他下課,當然期間Vicky也做了一些努力,像是勇敢符啦等等,最重要的,我們遇上一位好所長、好老師和一群好同學。
觀光工廠
親子景點
主題餐廳
按讚加入粉絲團
延伸閱讀
- 台南南區︱萬客來水耕蔬菜微型智慧農場:永成路上、機場附近新餐廳,打卡送水耕蔬菜或盆栽,附菜單
- 台南美食︱貴貴腹地 guigui foodie:日式平價咖哩專賣店,好香好濃好好吃,附完整菜單
- 台南沙發推薦︱所丘家居 台南沙發體驗館:500坪空間超好逛!尺寸布料客製化,買沙發就選所丘!
- 台南牛肉湯推薦︱助仔牛肉湯:在地人推薦的牛肉湯,用餐空間大有冷氣,且窗明几淨(菜單)
- 台南咖啡︱Barista Ray Coffee 睿咖啡:臺南市美術館二館旁的拉花冠軍咖啡,推芭樂咖啡,附飲料單
- 台南義式餐廳︱8818 Pizza Restaurant 比薩屋 南門店:大推披薩和炸雞,套餐好划算,附菜單連結
- 台南海產店︱梅鑫海產:無菜單料理,新鮮口感好CP值高,一開門就超多人
- 越南峴港、會安5天4夜輕鬆玩︱吃米其林三星、夜遊韓江,搭碗公船(含行程規劃、優惠票連結)
辛苦了~看著妳們這些前輩媽媽們的育兒分享,以後都能受用無窮耶!!
雖然我腦中還存著是妹妹有分離焦慮的記憶~哈哈哈 太可愛了
版主回覆:(08/17/2016 07:09:37 AM)
相信在育兒這條路上
很多媽媽們都是一路摸索
和汲取前人育兒經驗的阿
妹妹的分離焦慮狀況好些了
所以我們才得以出門走走阿
看到了幾點我們做到的也有做得不好的
芃也是慢熟妹,Vicky分享的幾招好好地來學習一下
好幾個月前也購入小雞上學,可愛的一本書芃也愛看^^
(買的時候也是為了這天)
版主回覆:(08/20/2016 04:51:42 AM)
ViCKY也有做不好的地方
很多細節都要和"過來人"學習
為了讓小孩順心
家長不煩心??
身為家長
真的要"從長計議"阿
很棒的經驗分享,非常有益
版主回覆:(08/20/2016 04:52:15 AM)
真的要一步一腳印
多謝讚美^^